产品中心
应用案例

智慧医疗时代,医院的物联网如何建设?

2021-11-24
|
微信扫一扫分享

网络连接是实现物联网的基础,它使“事物”能够相互交流和交换数据,即通信能力。

 

物联网的通信网络,大致可分为运营商网络(广域网络,4G/5G、NB-IoT)、传统近距离局域网络(Wi-Fi、蓝牙、RFID、ZigBee、Sub-1G)、远距离低功耗局域网络(钛准®、LoRaWAN)等几类,医疗物联网主要应用后两类网络。

经过行业的共同探索,医疗物联网目前已走过了三个发展阶段。

 

1.0时代:医院物联网无序建设,浪费严重

物联网各类型的通信网络特性不同,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场景需求采用不同的网络协议,这就导致了医院物联网重复搭建、反复施工,建设成本高、运维麻烦。互不相通的网络之间导致的信息孤岛,难以形成大数据,也造成了网络资源的浪费,限制了医院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。因此,做好物联网的统一布局,以适应物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,是医院必须考虑的首要因素。

 

另外,网络的覆盖范围、并发量、功耗、成本、可靠性和可用性等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。同时满足大范围、高并发、低成本和低功耗是最理想的选择,但各因素彼此制约,如何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找到最优解,是各物联网厂商都在努力的方向。

 

2.0时代:室分方案减少重复建设,并发受限

室分方案源自电信运营商室内信号增强方案,采用馈线走线+功分器/耦合器分离信号,通过宽频天线,将Wi-Fi、RFID等信号扩散到大片区域。无线AP基站和物联网基站,共用同一天馈系统,减少网络重复建设,可以解决一网一建的资源浪费问题。

 

从无线网络的特性来讲,由于使用天馈系统,放大了单个基站的覆盖范围,系统能听到的噪声会很多,在任何一个角落的干扰都会影响到这个基站,从而影响网络的性能。系统本身多基站的同时接入,也会增加干扰风险,影响系统正常使用。

 

此外,通常单基站要覆盖整个病区,承载量有限,当病区内物联网终端逐步增加时,无法满足更多终端的接入和数据传输需求。且每个天线出来的信号ID是一样的,不能直接作为定位使用。定位的原理需要不同的区域有不同ID号的设备,对多个设备进行位置区分。为此,需要另外部署定位天线,从而增加了实施、维护成本。

 

3.0时代:一网融合,满足未来医院智慧化发展需求

经过行业的大胆探索,物联网接入网络迈入了3.0时代,实现了全频多模通导融合,将市场主流的物联网协议一网融合,不仅解决了一网一建的问题。并且,通过技术创新,解决了并发受限等问题。

 

 

 

医位通®物联网是这一技术的代表之一,由真趣大健康博士后技术团队历经3年潜心研发,基于顶层设计,结合医院物联网碎片化建设的痛点,突破众多技术瓶颈,具有覆盖范围广、实时性高、容量高、扩展性强等特性,拓宽了医疗物联网的更多可能性。

 

一网融合

医位通®物联网利用全频多模通导融合技术,将通信、定位、导航一网融合,兼容5G、Wi-Fi、BLE、ZigBee、UWB、钛准®、LoRaWAN、Sub-1G等物联网协议,一套网络解决95%以上物联网终端通信和定位的问题。

 

 

部署轻量化

在部署方式上,既支持独立部署物联网,也支持主流AP厂商设备+物联网模组的部署方式,灵活适用于新建医院和存量医院,降低施工成本。

 

覆盖范围广

专利钛准®协议,单基站有效覆盖范围1-5万平方米,确保信号稳定覆盖。

 

实时性高

采用独有的LQBSA基站切换算法,在确保功耗的前提下可实现基站无缝切换,通信实时性高。

 

承载量高

通过优化通信协议,采用时隙ALOHA+CSMA技术,大幅提升单帧有效数据率和信道利用率,并发量大,设备多不卡顿。

 

扩展性强

按需分步部署,施工简单,升级扩展无需重复部署;分布式部署方式,可灵活增补物联网骨干AP、单元或模组,满足物联网设备和应用不断增多的需求。

 

物联网技术正在加速改变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方式,释放更多的医护资源。强大的网络布局,已经为众多医院物联网建设注入了强劲推力,让医院加速迈入医疗物联网时代。